不忘教育初心 践行育人使命
授课教师:孙雪岚,女,讲师,水利科学与工程学院农业水利工程系教师
授课科目:00001263河流动力学概论
授课对象:农水1701、1702
授课人数:58
教学方式:中国大学MOOC+慕课堂+QQ视频通话屏幕分享+微信群
在疫情肆虐的特殊时期,响应国家利用网络平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号召,根据学校的安排部署,《河流动力学概论》本学期采用了网络教学模式,开展线上教学。
但超越时空的局限的线上教学,如何增强学生自律性,使学习过程具有接续性,保证教学质量,提高学习效率,更好地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成为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为此,从1月30日(正月初六)接到相关通知开始,我就开始着手准备,在不断地查阅相关平台资料,不断拟定教学方案,不断推倒重来的过程中,最终确定了同济大学刘曙光教授的《河流动力学》课程作为优质线上资源,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建设了异步SPOC课程,开展了线上教学。
一是分析课程特点,加强资源建设。在学习熟悉中国大学MOOC 平台使用的同时,认真分析了同济大学《河流动力学》课程的特点,并与本校《河流动力学概论》课程进行了对比,发现两门课程尽管主要核心内容一致,但无论是授课对象,还是授课目标、内容编排、教材等都有着明显的区别,因此,要想使用该课程MOOC作为SPOC课程资源,绝不照搬,需要进行再次加工。因此,我做了大量工作,认真学习了所有的MOOC视频资源,不仅进行了适度的删减改动,还将本校课程的相关内容以及PDF课件补充进了MOOC中,从课程介绍页到课程内容编排、作业都体现出了本课程的特色,使其课程资源可以与我校课程实现对接,为疫情得到控制学生返校后的课堂教学的衔接打好了基础,也从毕业要求出发保证了课程教学质量。
表1同济大学《河流动力学》与本校《河流动力学概论》课程的比较
|
同济大学《河流动力学》 |
本校《河流动力学概论》 |
授课对象 |
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 |
农业水利专业 |
授课目标 |
教学目标1:掌握河道内水流内部运动特征、泥沙冲刷、搬运和堆积的机理,能运用所学的数学力学知识研究悬移质、推移质泥沙运动及其输沙率的计算。 教学目标2:掌握异重流的特征、河流的河床形态、演变规律以及人为干扰引起的再造床过程,能运用异重流、河床演变基本规律的知识为内河和河口地区港口选址、航道整治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环节来提供论证依据和整治方案。 教学目标3:通过作业、课堂讨论测验等教学环节,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主动扩展专业视野,独立思考和追踪技术发展趋势的意识。 |
课程教学中以泥沙的基本特性为基础,以泥沙运动作为主线,以泥沙的起动、起悬以及推移质和悬移质的运动规律的分析理解为重点,进而理解泥沙、水流以及河床可东边界的复杂响应关系。能够分析自然条件下以及受人工控制之后,泥沙运动对河道、水库、取水建筑物、渠系等以及农业发展的影响,并对农业水利工程领域内的复杂工程相关的泥沙问题进行深入分析,能够理解评价其对生态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
课程大纲 |
01绪论 02水流的紊动 03泥沙特性 04推移质运动 05悬移质运动 06异重流 07河床演变 08潮汐河口演变 |
第1章 绪论 第2章 泥沙颗粒基本特性 第3章 床面形态与水流阻力 第4章 泥沙的起动与推移运动 第5章 悬移质运动和水流挟沙力 第6章 河床演变的基本原理 第7章 冲积河流的河型 |
总学时 |
40 |
32 |
教材 |
张玮主编,《河流动力学》,人民交通出版社,2012 |
邵学军、王兴奎主编,《河流动力学概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
二是了解学生心理,更新教学设计。线上网络学习与线下课堂学习有着本质的区别,最大的一点就在于师生阻隔于屏幕两端,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学习效率不减、学习质量不降的前提下保障课程的顺利开展就成为最大的难题。为此,我充分发掘利用了中国大学MOOC 配套的微信小程序——慕课堂,在里面设计进行了多次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网络教学的认识,以及他们学的MOOC学习中遇到的最大难题。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同学对开展网络教学还是非常认可和理解的,并且对hahabet博弈首选的网络教学还是比较满意的,这让我松了一口气,对网络教学充满了信心。
后续的问卷调查表明,大家认为MOOC 最大的有点在与学习时间灵活自由、能够随时反复学习,正适应于疫情当前的目前教学需求。但同时也对MOOC的教学质量缺乏信心,认为主要在于缺乏实体课堂的约束力,过分强调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并且对于本课程的学习更倾向于线下实体课堂教学或者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这都给我的教学设计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如何能发挥MOOC 之所长,却避MOOC之所短,是我亟待解决的问题。
既依托于MOOC,又不能完全依赖于MOOC,努力为学生营造线下实体课堂的氛围。为此,我制定了课前预习(MOOC资源)+课上辅导(QQ视频通话屏幕分享+微信群)+课后复习(课件资源+作业)的教学设计,要求学生尽可能在课前错峰自学线上MOOC资源,上课时进行重点串讲、辅导答疑,课后再发布本校的一些课件,以及针对性的单元测验和作业,供学生复习并联系巩固。既不会一股脑把所有课件资源都堆到网上,使学生望而生畏;又实现分步走的教学节奏,保留主要教学平台以及辅助平台各自的优点;同时还全过程督促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深入思考,最大限度的保留线下课堂学习的节奏,保障相同的、甚至是超出的教学质量。其中,课上辅导讲解在反复尝试了各种辅助手段后,最终选择了QQ视频通话屏幕分享+微信群的课堂辅导,一方面,这两种手段都是学生日常所用,不会增加熟悉、学习新平台的负担,另一方面,这两种手段有各具特色,QQ视频通话具有屏幕分享功能,老师可以直接在电脑打开PPT课件,类似直播来进行具体问题的详细解说和答疑,但其不具备回放功能,因此,又增加了微信群,可以实时互动,随时答疑,还可以语音、图片、短视频等可以长期保存、反复查看的方式来实现互动,受到了大家的推崇。
三是关注学情动态,重视学生需求。每一节课上课时,我都要落实学生的预习情况,一方面通过慕课堂的学情统计实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另一方面每节课都发放调查问卷、开展讨论了解学生对课程预习的相关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调查学习中的疑难问题,有针对性地用QQ视频电话的屏幕分享、微信群语音等手段进行重点串讲和辅导答疑,确保所有疑问都能得到及时解决,搬开自主学习路上的拦路虎,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实现精准互动,强化教学效果。
四是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自觉性。河流动力学属于力学范畴,但又不同于普通力学课程,充满了大量经验、半经验性的理论,有一定难度,且比较枯燥乏味。因此,在线上教学对学生学习自觉性要求比较高的前提下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首当其中的问题。为此,在课前预习(MOOC资源)+课上辅导(QQ视频通话屏幕分享+微信群)+课后复习(课件资源+作业)的教学设计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作业的导向型,让不同章节不同类型的作业发挥不同的作用,同时在成绩的评分标准里面也进行了体现,目的在于强化学生的过程管理,督促学生持续自主学习。
第一章是绪论,我仅设计了一道灵活的简答题,发放了两张“二郎神”的图片,让大家谈谈该神话人物与我们《河流动力学概论》课程的渊源,成功引起了大家的大家的好奇心,又适时上传了关于中国古代著名水利工程的PDF课件,让大家通过驰名古今中外的一些水利工程中发现,河流动力学的知识应用如此久远和广泛,既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激发学生作为新时代水利人的远大理想抱负,加强对行业的认同感,又为后续课程学习做好了铺垫。大家的答案五花八门,但看得出来,大家都进行一定程度上的资料检索查阅,绝大多数同学都能找到切入点,部分同学还对资料进行了加工整理,标注了参考文献,条理分明地完成了作业,明确指出“通过资料的查阅和作业的完成,我也对河流动力学这门课产生了深深的兴趣。”
MOOC资源第二章的内容属于回顾已经学过的《水力学》的紊流相关内容,理论性强,公式多,重点不突出,因此,第二章的作业我采取了重点提示类型,在大家普遍头疼的情况下进行了重点串讲,并将相关重点以作业形式列出来,引导大家抓住重点。
第三章则是本课程的基础,内容多,概念多,基础性比较强,目前进行了一般的教学内容,我以纯客观题的形式发布了单元测验,有些题目知识基本概念,有些则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深入思考。为了督促大家的深入学习,我设计了20道题,每次随机抽取10道,允许大家答题三次,以便学生不断巩固学习内容。
目前,第一章的作业已经全部完成,第二章的单元作业和第三章的单元测验正在进行中,对学生学习的引导和督促作用非常明显。
三周的线上教学下来,我逐渐形成了“中国大学MOOC+慕课堂+QQ视频通话屏幕分享+微信群”的多元教学模式,既保留了主要教学平台MOOC上的名校名师授课、教学形式新颖、学习时间地点灵活自由、可以随时反复学习等优点,也克服了学生学习自觉性差、师生互动弱、平台流量大、网络卡顿的缺陷,在课上实时用其他辅助手段进行在线签到、面授、串讲、辅导、答疑等,既督促了学生的学习进度,又保障了学习质量,提升了教学效果。还形成了课前预习(MOOC资源)+课上辅导(QQ视频通话屏幕分享+微信群)+课后复习(课件资源+作业)的学习模式,从知识的传授者变身为学习的引导者,突出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加强了过程管理,保障了教学质量。
每临大事有静气,教育尤是如此。今年对所有老师来说,都是不平凡的一年:百年不遇的疫情面前,变危为机,实施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模式,在这过程经历了考验,得到了淬炼,也彰显了我们所有教师不忘教育初心,践行教书育人使命的品质。